中醫針灸療癒與傳統信仰的關係(上)

中醫針灸療癒與傳統信仰的關係(上)  |  2014.10.24


針灸

古代其實醫巫是同一家的,直到後代尊醫貶巫的潮流下使得醫巫分家,但是我們仍然可從中醫的軌跡中見到兩者相關的痕跡。

在民俗信仰中,最常見的相關儀式就是請神與安魂定魄的相關科儀,而其中一些重要的詞彙例如:魂、魄、神、靈...等等中國特有的名詞,直到現代大多人僅知其名而未會其意,在此我們可以逐步瞭解相關的理論與意義。

關於神

中醫的針灸與經絡學說是中醫的療癒特點,而歷代的中醫名家,必定以《黃帝內經》作為必讀之經典,《素問‧寶命全形論》內敘述到:“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”針灸療法的精神實質包含兩方面:一是醫者自身知神治神,二是病者必須以神應之。

這與道家的理論同出一門,在道家認為,神有兩個,一為天神,一為人神,故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學說;而人身上的神,與身體之外的神,又有甚麼相似之處呢?

針灸首重其神,而甚麼是中醫所謂的神呢?我們可以從內經中看出一些端倪。在《靈樞‧天年》云:“何者為神?岐伯曰:血氣已和,榮衛已通,五臟已成,神氣舍心,魂魄畢具,乃成為人”。其中形容神應具五點:血氣和,榮衛通,五臟成,神氣居於心,魂魄具。

又可以看到又《靈樞‧本神》:黃帝問於歧伯曰:凡刺之法,必先本於神。血、脈、營、氣、精、神,此五藏之所藏也。至其淫泆離藏則精失。魂魄飛揚,志意恍亂,智慮去身者,何因而然乎?天之罪與?人之過乎?何謂德氣生精、神、魂、魄、心、意、志、思、智、慮?請問其故?

歧伯答曰:天之在我者德也,地之在我者氣也,德流氣薄而生者也。故生之來謂之精,兩精相搏謂之神,隨神往來者謂之魂,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,所以任物者謂之心,心之所憶謂之意,意之所存謂之志,因志而存變謂之思,因思而遠慕謂之慮,因慮而處物謂之智。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。如是則僻邪不至,長生久視。

也就是說,人的生命源自於父母之精,兩精相互結合後陰陽相搏所產生的型態即是神,即“形具而神生”;所以神也是生命力的展現,其存在以具形體為基礎,由精、血、氣化生,又同時統御著這些物質與能量及臟腑經絡的功能活動。

那麼在其他的領域中是怎麼看待神的定義呢?

我們可以在《說文解字》中看到:“神,天神,引出萬物者也。從示申”。而示在《說文解字》中:“天垂象,見吉凶,所以示人也。從二。三垂,日月星也。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示,神事也。凡示之屬皆從示”。

《人身通考‧神》又中說:“神者,陰陽合德之靈也。惟神之義有二,分言之,則陽神曰魂,陰神曰魄,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。”又說:“蓋神之為德,如光明爽朗,聰慧靈通之類皆是也。魂之為言,如夢寐恍惚,變幻遊散步行之境是也。神藏於心,故心靜則神清。魂隨乎神,故神昏則魂盪。”

所以在大自然中展現生命的所有型態,都是神的原型,所以你要說神=天地萬物生命的原形。亦無不可。

另外神在《荀子‧天論篇》所敘述為:“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”又說:“列星隨旋,日月遞照,四時代禦,陰陽大化,風雨博施,萬物各得其和以生,各得其養以成,不見其事,而見其功,夫是之謂神。”

所以可知我們身上的神與外界的神本行諸多功能、各司其職,卻不易察覺;成其生養卻不見其事,這就是神的原型。

中醫怎麼治神呢?穴位裡面找個神字的即可,治神的穴道很多,因為中醫認為在形神一體觀的指導下,“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”是在針灸實際方面重神氣思想的概括與總結。例如:神門、神闕、本神、神封、神堂、四神聰...等等。

靈的定義

靈指的是人與天地溝通的能力,靈這個字的寫法就已經跟妳說是這麼回事了,兩個巫師跪在祭台上求雨嘛~。

這也是指一個人的機智與靈敏反應的程度,有很多人很會考試念書,但是智慧程度是很低的,你頂多只能說他聰明,而不能說他有智慧;其中的聰明指的是耳聰而目明,《黃帝內經》云:“肝開竅於眼,腎開竅於耳”。這指的也就是肝腎兩臟的通達調理。這一類型的人大多都強用透支肝腎的力量來念書,透支久了又得不到適當的補充與抒發,最常見的就是憂鬱症,兩岸三地常見到許多優等生很會念書,常常今天看起來沒事第二天一跳樓就死了,這都是不明白智力與智慧的差異的結果。

如果要提升一個人的智慧,中醫都以治靈為優先,要怎麼治呢?找穴位裡面有靈的就行了,像是靈墟、靈道、清靈、靈台...等等。

關於魂魄

民間信仰中的魂魄分成三魂七魄,三魂道教古稱「胎光、爽靈、幽精」;七魄名「屍狗、伏矢、雀陰、吞賊、非毒、除穢、臭肺」。生存於肉身中,所以人身去世,七魄也消失。

關於魂魄的定義裡,唐朝經學家孔穎達說:“魂魄,神靈之名,本從形氣而有,形氣既殊,魂魄各異。附形之靈為魄,附氣之神為魂也。附形之靈者,謂初生之時,耳目心識、手足運動、啼呼為聲,此則魄之靈也。附氣之神者,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,此則附氣之神也。”

汪蘊穀在《雜症會心錄》中指出:“人之形骸,魄也。形骸而動,亦魄也。夢寐變幻,魂也。聰慧靈通,神也。分而言之,氣足則生魂,魂為陽神,精足則生魄,魄為陰神。合而言之,精氣交,魂魄聚。其中藏有真神焉,主於心,聰明知覺者也。若精神衰,魂魄弱,真神漸昏。”

所以說附在神之氣為魂,附在身體而能控制心智就是魂了;換一個方式來說,魂控制無形的能量,魄控制有形的身體。

魂大多指表面意識中的七情六慾,智力高低的展現與喜愛及厭惡的感受,一個人的智力與情感的展現都需要魂的統合工作;魄大多指潛意識中肉體的反射與保護作用,例如睡時知冷熱而會踢被子與蓋被子,一樣會呼吸心跳與其他生理反射的行為,所以古代的人常說鍛鍊體魄,指的就是強健身體可使得人的反射神經變得較佳。

更粗淺的來說,魂就是心智與腦互相交替作用所展現的結果,魄就是神經與脊髓反射功能的展現;魂與魄兩者相互交替工作的展現最典型的就是在睡眠上,魂為動~魄為靜~如魂不藏而魄不顯,魂魄不得交替,有動無靜,那麼人就無法好好睡覺。

中醫認為“肝藏魂,肺藏魄”,又說「肝者。將軍之官。謀慮出焉」「肺者,相傅之官,治節出焉」,也就是說肝臟主謀略與決斷,正是魂的展現,肺臟位高而非君,治理並節制全身,為魄的展現;兩者交替互相作用,陽神與陰神相互平衡,為其真神居住於心。

傷魂之最,莫過於情緒和情感刺激。《靈樞‧本神》曰:“肝悲哀動中則傷魂,魂傷則狂,妄不精,不精則不正,當人陰縮而攣筋,兩脅骨不舉,毛悴色夭,死於秋。”張仲景在《金匱要略》中也有“邪哭使魂魄不安者,魂魄妄行,陰氣衰者為癲,陽氣衰者為狂”之說。

另外傷魄之最,莫過於縱慾無度。《靈樞‧本神》又曰:“喜樂無極則傷魄。”

中醫怎麼治魂魄呢?找肝經與肺經,或是穴中有魂與魄字的即可,例如:魂門、魄戶、魄門...等等。

以上的穴位都有安精神、定魂魄或養魂魄的作用。所以當魂魄神靈的定義清楚了,後面即將探討的儀式跟咒語的部分就能夠更清楚其中的作用與意義。接下來我會在<下篇>再詳細敘述。


延伸閱讀:
《中醫針灸療癒與傳統信仰的關係(下)》
《中醫針灸療癒與傳統信仰的關係(上) 》
《清热解毒,退燒消斑的-金汁》
《安神驅邪的中藥-硃砂》
《人體穴位的小秘密-勞宮穴》
《靈氣在醫療上的科學實驗證據》



靈氣課程台北 學生心得靈氣課程推薦 靈氣問與答Q&A 給學生的一封信

::回到文章列表::

《靈氣療法》 《能量治療》 《影片採訪》 《研究紀錄》 《中醫隨筆》 《知命識命》

《靈氣療法》

《能量治療》

《影片採訪》

《紀錄研究》

《中醫隨筆》

《知命識命》

    宇謙老師 【作者:宇謙老師】
    中國執業中醫師(北京/天津).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博士.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外身心靈課程、能量治療及健康講座,學生包括了專業的諮商師、醫護人員及神職人員。
    《轉載摘錄請標示出處/本站成立於2003年12月 》